•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公告

正信学佛:修学佛法的三个步骤

时间:2014-5-9 13:31:46  作者:管理员  来源:中国佛教功德网  

信学佛 — 修学佛法的三个步骤

 

闻、思、修是次第修学佛法的三个步骤,也是学佛的基本方法。我们要想树立正信正见,如法修持,首先要深入经藏、听经闻法,这即是闻慧。听经闻法能开发我们本具的智慧德相,有了智慧的光明,我们的愚痴暗昧之性才能彻底根除,依多闻熏习而成就闻慧,是修学佛法的第一步骤;闻思修入三摩地;其次就是对于所闻的佛法,依理进行正思维,即八正道的正思维,谛审观察,正念观察;那现在我们理上明白了,就得依法修行,躬行实践,勤修戒定慧,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奉行六度万行,圆满福德资粮,直趣无上菩提,这即是第三步骤:明理而行。

我们现在来详细学习下这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听经闻法。

听经闻法,才能够了解到佛法的真义。但是,要听经闻法,就必须要亲近真正的善知识;能够有机缘结缘善知识,从善知识那里,我们可以听闻到从来没有听过的佛法,由此可以使我们对佛的正法生起希求心,进而了解佛法的根本教理,精勤修学。听经闻法,也包括自己读诵、并依经论的教示而获得正解。从亲近善知识而修习多闻,或由自己研读而获得正解,使我们能够逐渐树立正信正见,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可做的。这由多闻博学而能契合三法印与一实相印的教法所引生的智慧,叫做闻所成慧,即是由听经闻法所成就的智慧。

听闻佛法为什么会生起智慧呢?因为佛法是佛陀世尊依戒定慧修持圆满证悟宇宙人生真相而究竟解脱的路径方法。佛法是真正智慧的泉源,多闻佛法,自然可以从觉者善知识广博的智慧言教中生起慧解。很多读书不多的人依止善知识正信学佛深入经藏以后,从来不善文书表达的人也能自然而然地抒发自性流露之言语甚至诗词。我们从这些事实,就可以看出听闻佛法的确是可以开启智慧。

根据《贤愚经》里面说:从前印度乔萨罗国舍卫城里有一位大慈善家,叫做须达多长者,家财富有,曾经做了很多布施行善的好事,尤其是供养三宝,不遗余力。这位长者的家里,养着两只鹦鹉,一只名叫律提,另一只名叫赊律,都非常灵巧聪明,不但会听人的话,而且又会自己说话,每天看到出家人来,就大声叫喊长者家里的人出来迎接。

有一天,佛陀的弟子阿难尊者到长者的家来,看见这两只鹦鹉会说话,就教它们苦集灭道的四谛法,并为它们讲述四谛的道理。这两只鹦鹉听了,非常的欢喜!飞到树上后,日夜不停地念诵四谛法。可是不幸,有一天晚上,这两只鹦鹉在树上栖宿时给野猫咬死了。

两只鹦鹉因为生前听闻了佛法,种下了善根,死后生到天上去,享受到天上的福乐;等到天福享尽了以后,又投生到人间来,从小就非常聪明,长大后出家修行,成为德学兼优的高僧,最终出离苦海究竟解脱,证得了涅槃的安乐。

真修行人一定要多听闻佛法,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尤其是要多读大乘了义经典,不闻佛法,就不懂得佛法的义理,又如何树立正知正见?

但是,听闻了佛法以后,还要把你所听到的佛法加以详细的思惟、体悟、抉择,然后才能够获得确切的认识,从而提升了心性觉悟。

所以,学佛的第二个步骤,是思惟佛法,依了义经典。

佛陀的教法本来是圆满的、究竟的、平等的,《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但依世间种种根性不等的众生,而随机施设了种种不同的法门,于是本来平等的佛法遂有了义和不了义之分。

天台智者大师根据《华严经-如来性起品》的三照三譬、《涅盘经-圣行品》的五味相生譬、《法华经-信解品》的长者穷子喻,判定佛陀一代教法,分为华严、鹿苑、方等、般若、法华涅槃等五时;第一华严时,指佛陀成道最初三七日间宣讲《华严经》,是佛陀从自内证的真如法身所流露,譬如初升的太阳先照高山峰一样,此时只有普贤、文殊等大根性的菩萨才能承受法益,而小乘人则如聋若哑。佛陀知道众生的根机未熟,于是在成道后十二年间讲说《阿含经》。此时的佛法犹如从牛身中方才挤出的牛乳,为五味中的乳味。

第二阿含时,小乘人在第一时听闻大乘华严经教,如聋若哑,不能领受,因此佛陀以十二年的时间宣说《四阿含经》。此时譬如日轮渐升,照到幽谷一样;在五味中犹如由乳制成的酪味,因为是佛陀在鹿野苑所说,所以又称为鹿苑时。

第三方等时,第二时中已证悟无学的二乘人,只证得小果,却误以为是究竟之道。佛陀为破除其偏见,于阿含后八年间宣说《维摩》、《思益》、《胜鬘》等大乘经典,以引小入大,叹大褒圆。此时譬如日照平地一样,如同将酪味再精制成生酥味。

第四般若时,指方等时之后的二十二年间,佛陀为了破斥大小乘分别的偏执,于王舍城灵鹫山、室罗伐悉底国给孤独园、他化自在天及王舍城竹林精舍等四处说诸般若经,以明诸法皆空,融合大小乘于一味。此时譬如上午十点的阳光照射大地一样,如同将生酥再精制成熟酥味。

第五法华涅槃时,佛陀见众生根机渐熟,于般若时之后的八年,于灵鹫山上说法华,开演十界皆成佛的真理。后临入灭的一日一夜之间,开演《涅盘经》,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之理,是为法华涅槃时。此时如日轮当午照耀大地,如同熟酥再精制而成的醍醐味。

不了义经者。谓声闻乘。闻佛如来深密藏处悉生疑怪。不知是藏出大智海。犹如婴儿无所别知。是则名为不了义也。而若顺应众生理解之程度,不直接显了法义,而渐次以方便教法相引导,则称不了义(未了义教),如诸经宣说厌背生死、欣乐涅盘者。而说此不了义教之经典即称不了义经(未了义经);了义者名为菩萨。真实智慧随于自心。无碍大智犹如大人无所不知。是名了义。凡直接、明显的宣说究竟之实义,称为了义;又声闻乘名不了义,无上大乘乃名了义;若言如来无常变易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常住不变是名了义;声闻所说应证知者名不了义,菩萨所说应证知者名为了义;若言如来食所长养是不了义,若言常住不变易者是名了义;若言如来入于涅槃如薪尽火灭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入法性者是名了义;声闻乘法则不应依。何以故。如来为欲度众生故。以方便力说声闻乘。犹如长者教子半字。善男子。声闻乘者犹如初耕未得果实。如是名为不了义也。是故不应依声闻乘。大乘之法则应依止。何以故。如来为欲度众生故。以方便力说于大乘是故应依。是名了义。

了义教,就是圆满的、究竟的,可以作为准则的;而不了义教,就是不够圆满、不是究竟的,不可以做准则的。换句话说,修学佛法必须要遵循世尊入涅槃前嘱咐后世学人的修学原则标准之一“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即要以了义的为准则,绝对不得依不了义的为准则。若人能依此修学,则能远离争论扰乱,顺趋大乘正道。由于这样审细地思惟、辨析、抉择所引生的智慧,叫做思所成慧,即是由思惟佛法所成就的智慧。

了义经典有:《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圆觉经》《大宝积经》《楞伽经》《地藏经》 《大般涅盘经》《大般若经》(包括《金刚经》和《心经》) 等诸多大乘经典。依了义经典我们可以树立正知正见。
  修学佛法重要的是明白道理及行做的正确方法后真行实做。因此,我们在听闻与思惟佛法之后,就要依照去实行;如果只重闻思而不实行,这就好像替人家数钞票,数得再多,也跟你自己没有相干,谚语说:说食不能当饱,画饼不能充饥。又说: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所以,学佛的第三个步骤,是明理而行

由听闻佛法而思惟佛法,由思惟佛法而明理而行,这是学习佛法的次第。

修学佛法贵在实行,没有真实的行践,就失去了佛法化世的意义,也得不到真实的受用。所以我们学佛人,日常一切生活必须要纳入佛法的正轨。古人说:运水搬柴,无非妙道。即是说不但念佛、参禅是修行,就是礼拜、读诵、受持、书写、讲说、研究也无不是修行;总而言之,佛法就在生活的点滴中,我们日常的一切举止动作,待人接物,只要是如法如律,处处不离佛法,也都是修行的一部分。从修行佛法所引生的智慧叫做修所成慧,即是由修行佛法所成就的智慧。

中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叫白居易,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对佛学很有兴趣。这位大诗人在杭州做州长时,听说秦望山上有一位高僧叫做鸟窠禅师,对佛法有精湛的造诣。有一天,白居易亲自到山上去拜访这位高僧,他问鸟窠禅师道:佛教最重要的道理是什么?在白居易的想象中,这一个大题目,鸟窠禅师一定会发挥他的长篇大论了,哪里知道事实却大大地出乎他的意料之外。鸟窠禅师对这一个问题只是简单地回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听了,感到非常的失望!他很不客气地对禅师说:这两句话有什么稀奇?三岁的小孩也懂得呀!但是,禅师这时却很郑重地回答他道:尽管三岁的小孩子都懂得,可是八十岁的老翁却不一定都做得!要知道,真理并不离我们很远,其实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具体说来就是五戒十善八正道六度万行落实于生活,对照自己的身口意修行。

不要看轻这两句看似简单的话,能够好好地在一切日常生活中把它实行起来,才是真正的践行佛法。白居易听了禅师这一番话,才佩服禅师的高见。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学佛人,必须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把所闻所思的佛法对照自己的身口意实行起来,才算是修行,才能够得到佛法的实益。

学佛的目的是依照佛陀教诲如法正行继而发菩提心自觉觉他解脱生死圆满生命回归本源,佛法的智慧有有漏与无漏的差别,我们断除烦恼解脱生死虽然要靠无漏的智慧去完成,但是如果没有闻、思、修的有漏智慧,无漏的智慧是不会出现的。必须由闻而思,由思而修,修慧澄明澈达,才能引生无漏的智慧,而证见诸法的实相。

 

《楞严经》佛说修行三渐次

 

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捏目,乱华发生。颠倒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汝今修证,佛三摩提,于是本因,元所乱想。立三渐次,方得除灭。如净器中,除去毒蜜,以诸汤水,并杂灰香,洗涤其器,后贮甘露。云何名为三种渐次: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现业。

云何助因?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葱蒜韭薤(音xie,山葱)兴渠(洋葱)】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消。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云何正性?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

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法师法语:

学佛到底学什么?什么是正信学佛?学佛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很多学佛多年的佛子都知道佛教术语学佛要先学做人这个道理,可是“学佛做人”这四个字,写着简单听起来不难,行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很多人丢失了人心之本,阴狠无比自私自利看似人却是无人心的人;有人心的人会慈心和谐对待万物,博爱平等包容对待结缘的一切缘,道德品行好德高望重而朴实无华。人心是成佛的根,把人做好是出离六道轮回的基础,断恶修善是修学的初层和中层,是铺垫,还要进一步严持戒律,觉照自心,如法正信修行,了佛真意方知真如佛性。

佛法根本无法可讲,无法可传,需要亲证彻悟自知;而引导人觉悟的途径中有方便智慧,有智慧般若部分讲的是心态心性如何改变之法,如何了自心之法,究竟佛果的成就需要参悟如实了知自心,证回本源自性佛是为圆满。学佛觉悟途中真正想实修的善知识们,要明白学佛不仅仅是俗谛常言的学会怎么做人就可以了,这只是通常地劝人向善,是引导人善业言,不是究竟了义言。

学佛做人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愿意提高生命层次升华生命质量内涵的人,需用十足的勇气下大决心改恶习,去毛病,发大菩提愿心,实行誓愿,修行路上需反思内观,真的从已身自我修持做起,需要深信因果点滴间,不敢胡乱造作增加业力要断恶修善,当下的抉择就是能听进去的众缘各自将来人生命运轨迹及未来世的因缘果报之缘起。真发心吃素持戒六度奉行,是要按照佛陀经典教诲和真正觉悟彻底的觉者教诲,实行实做实修实证,最终了佛本意证悟本源。彻悟圆满觉悟成佛是学佛的真佛子们最终的目标。要圆满此愿,需要慈心内德,以一颗无我纯净的慈悲心、克已奉公的无私心对待三界六道的众生,持戒严格,深明因果努力修行,实行修持德行,累积修行资粮,实行修持方可自觉觉他地登上解脱的彼岸。



相关评论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中国佛教功德网 © 2009-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机构

提供佛弟子学习交流的平台- 已运营6年的国内知名佛教网络道场! 站务处理QQ:417366938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佛学资源,欢迎转载

护持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弱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鄂ICP备150018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