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知识 > 佛教理论
+

准提法中关于未来佛的思想探讨

2015/3/1     作者:     来源:

    何谓未来佛

  释迦牟尼佛是贤劫千佛中的第四佛,而在第四佛后成佛的第五佛就是弥勒佛。

 “弥勒”是古印度天竺婆罗门种姓。西元前六世纪,弥勒与释加牟尼差不多同时生于印度波罗捺国大婆罗门家。自有《阿含经》以来,部派佛教公认,弥勒是菩萨众的上首。作为释迦牟尼的大弟子,弥勒接受了老师多方面的考察,最后被指定当释迦牟尼的接班人,继承释迦牟尼的佛位为补处之菩萨。

  弥勒被指定为释迦牟尼的接班人后,便先佛入灭,离开了人间,上生于兜率天净土。经过四千年(据说相当于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将下生人间,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修成正觉,继释迦牟尼而成佛,在龙华树下三会说法。

  龙华三会时,于昔时释迦牟尼佛教法下未曾得道者,将以上、中、下三根之别,悉皆得道。根据《菩萨处胎经》,龙华三会所度之众分别为:

  初会:戒众九十六亿,凡有出家僧众能持戒者,当先度之。
  二会:度众九十四亿,虽未出家,但已皈依三宝,且能依戒奉持,恭敬供养者,皆当得度。
  三会:度众九十二亿,虽未持戒,而能敬香礼佛,乃至一念称名,少分供养,生正信者,亦皆度之。

  所谓华林园,就是龙华树茂密成林的花园,所谓龙华树,就是枝如宝龙吐百宝华的树。又据说此树种于龙宫,所以称“龙华”。相传龙华树高四十里,广亦四十里。

  还有一种说法: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流传一万二千年以后,佛教的教法灭亡了。这样又过了八百多万年,弥勒菩萨将由兜率天下降到我们这个世界成佛,为众生带来幸福和安宁。因为这是将来的事,所以把弥勒称为“未来佛”。

  “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此即未来佛的称号。现处于兜率陀天内院为补处菩萨,为本师释迦牟尼佛之后第五位成佛的菩萨。祂的愿力广大,凡是释迦佛教法中内未能得度者,若只读过一句经文,或称念一尊佛号的人,当弥勒菩萨成佛时,在龙华三会中皆能得度。

    这就是关于未来佛称号的由来。

    准提与兜率信仰的交会

  在准提经文中对于目前最为盛行的西方净土竟然没有记载,却只提到了有关未来佛的思想。虽然经文中有提到观自在菩萨这位西方上首菩萨,但似乎没有提到有关极乐净土的蛛丝马迹?

    经文中只有提到面见十方佛的思想,如:
  
  1、右绕菩提树像。行道念诵满一百万遍。即见佛菩萨罗汉为其说法。意欲随菩萨即得随从。所求如愿。乃至现身成大咒仙。即得往诣十方净土。(智译)

  2、何况更能结印斋戒依法持诵。不转肉身往四方净土(无畏译)
  
  有提到十方净土的概念,但却无特别指出那一尊佛的名号。
  
  关于这一点与早期见十方佛的信仰,如《般舟三昧经》卷上〈问事品〉所说:‘十方诸佛悉立在前’及〈行品〉所说:‘持是行法便得三昧,现在诸佛悉立在前’,这些行法中也有提到,这是因为释迦佛在人间示现缘尽,而能得到佛菩萨亲自教导,以求不退转的另一种方式是皆属见十方佛之法。

   在《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中有一段提到:

  ‘此咒(指准提咒)于南赡部洲有大势力,移须弥山竭大海水,咒干枯木能生华果。何况更能依法持诵,不转肉身得大神足往兜率天。’

  找遍经文皆无此记载,原来与房山石经记载应该是一样的。

  《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真言 独部别行》(房山石经):‘何况更能结斋具戒依法持诵。不转肉身往第四天得大神足。’

  为何道殿大师是讲‘不转肉身得大神足往兜率天。’有可能是指:‘不转肉身往第四天’欲界第四天正是:兜率天。否则就找不出类似的记载了。

  至于为何没有提到西方净土的介绍,可能与下列几点有关:

  1、准提法的人天特性:在经文里都提到修持准提法常生人天,尊贵富裕。而东密更将准提佛母摄于六观音中的人道化主的准提观音。所以准提佛母对人天众生的救度有特别的愿力。注重人间的净化,关怀人间现世生活,此点可从准提法中的各种行法可知端倪。

    十八臂准提本尊的说法印是与弥勒菩萨的手印是相同的。

  此说法印的意义是:‘表此尊于六观音中,主要以度化人道为主,他能破三障,示现三眼之智,来说法利生。’

  2、法的流转因素:弥勒净土思想在印度比极乐净土来得早广传,故准提法中就有出现亲自面见弥勒菩萨的概念方法。

  宏印法师在弥勒法门与净土信仰一文中说到:‘在历史上弥勒信仰比弥陀信仰早,从什么地方得知呢?从佛像雕刻的数量就知道。历史上早期佛像以弥勒较多,一直到后来才转为弥陀像多……弥勒法门是南北传佛教早期的共同信仰。这是历史上站的住的一点。’

  可知西元前二百年到西元二百年,印度的弥勒信仰,普遍盛行。约在西元四至五世纪时,弥勒信仰盛行于印度西北,后逐渐流布于中亚各国。法显、玄奘两法师的西行记中都有记载。

  由以上说明可略知其梗概。而准提法的原型可溯及至原始密法,故也接近印度当时教法的流传情形。

    准提经中见弥勒菩萨的思想

  在准提经文中有提到面见弥勒菩萨的记载如下:

  1、‘于高山顶上念诵一俱胝遍。金刚手菩萨将此人领五百六十人。同共阿苏罗宫。寿命一劫。得见弥勒菩萨。听闻正法。闻法已获菩萨地得不退转(不空译)’

  2、‘于三道宝阶从天下处宝塔。行者乞食旋绕诵俱胝遍。即见无能胜菩萨。与愿为说妙法。示无上菩提道。或见诃利底母将此人。入自宫中与长年药。还童年少端正可喜。获得伏藏大人许可。应广利益三宝。得一切菩萨安慰示其正道。乃至菩提道场(不空译)’

  3、‘行人往前正觉山顶。于佛塔前常持钵食。诵大明一俱胝。诵数满已。得见金刚手菩萨。菩萨自引行人入吉祥门。告行人言汝入此门。无诸魔难所求愿满。离一切怖受大快乐。而于将来得见慈氏。闻说妙法证菩萨地乃至或得阿吠[口*缚]哩底迦菩萨之位。(法贤译)’

  4、‘行人往三道宝阶佛塔之处。常持钵食右绕佛塔。诵大明一俱胝。诵数满已。得见无能胜及诃利帝等所求如意。其诃利帝接引行人。往自本宫与种种圣药。其无能胜现身。为行人说法令证菩提道及授与圣药。变行人身具殊胜相。及得一切菩萨接引证道。乃至速坐菩提道场。(法贤译)’

  这里提到‘弥勒菩萨’、‘无能胜菩萨’、‘慈氏’、‘无能胜’都是在指弥勒菩萨。关于持诵陀罗尼求面见菩萨以得到佛法修证问题的解决,在历史的记载中早已有这样的例子:

    在此举清辩论师的例子参考:

 ‘佛入灭后约一千多年,在南印度有一位清辩论师,他胸襟广大,德行高深,表面上他是示现数论外道的仪态,擅长分别智慧,分析万物,其实是在弘扬龙树菩萨“心境俱空”的空宗思想。

  他听说摩揭陀国的护法论师宣扬“唯识无境”的有宗思想,门下弟子有数千人之多,于是他就柱著锡杖,前往护法论师住所,期望能与他辩论唯识理论。

  到了波吒厘城时,他打听知道护法论师正在菩提道场,便命令弟子代为传达说:“清辩对护法论师宣扬佛陀遗教,教化迷惑的众生,这样崇高的功德,真是虚心仰慕 已久。但是由于我还有些事未能办完,因此暂时不能亲自前往礼拜进见。而对菩提道场,我立誓绝不白来一趟,到了这个地方,就一定要证到佛果。”

  护法论师对使者说:“人生就如梦幻一般,生命短暂而脆弱。我每天只求诚心精进,没有多余的时间和人交谈辩论。”

  因此,这两位论师只有透过使者的传达,终究未曾见面。

  清辩论师回到本国以后,静静的思考著:“除非等到弥勒佛出世,否则谁能解答我的疑惑呢?”于是他到观自在菩萨像前诚心的诵念随心陀罗尼,不吃不喝,一直诵念下去。三年之后,观自在菩萨受了感动,示现微妙色身,询问清辩论师:“你这样精进诵念,有什么志愿吗?

 “愿保留此身,亲见弥勒菩萨出世成佛。”清辩论师回答。

 “人命是这么脆弱短暂,世间虚幻无常,你应该修行更殊胜的佛法,求生兜率天,在那拜见弥勒菩萨,这样还比较快速。”观自在菩萨劝他说。

 “我的志愿不可夺,心不能改了。”清辩论师回答。

 “如果是这样,你应该前往南印度的驮那羯磔迦国城南的一个山洞,山洞中有位执金刚神,你到那里至诚诵持执金刚咒,这样就能完成你的心愿。”观自在菩萨指示清辩说。

  因此,清辩论师遵照指示,前往执金刚神处所,至诚诵念。经过三年以后,执金刚神现身问他:

 “你这么精进诵念,是想达成什么心愿吗?”

 “愿留此身,拜见弥勒佛。观自在菩萨指示我来这里祈请您指引,您是否能帮助我达成心愿呢?”论师回答道。

 “这个岩石里面有一座阿素洛宫,你只要依法修行,发愿祈请,精诚所感,石壁就会打开。打开以后你就可以进入宫中,等待弥勒佛出世。”执金刚神传授他一个秘方说。

 “那么我深居石壁之中,见不到外面的世界,怎么知道弥勒佛出世了没有?”论师问道。

 “等到弥勒佛出世后,我自然会通知你。”执金刚神说。

  于是清辩论师专心精进的持诵,再经过三年心无旁骛的修行。三年后,许多人都来山洞观看,清辩论师口中持咒,以一颗小芥菜子击向石壁,石壁竟应声豁然开启, 出现了一个山洞。大众看得目瞪口呆,流连忘返。清辩论师走向山洞,回头向徒众宣告:“我长久以来一直祈请,恳求能等到弥勒佛出世,如今佛菩萨神通庇祐,使 我的心愿得以实现。你们也应当一同进入这个洞穴,日后可以见到弥勒佛出世。”

  当时,大众听到论师的话,都害怕恐惧,没人敢进入洞中,他们认为里面是个毒蛇洞窟,进去了会亡命丧身。论师再三保证劝说,最后只有六个人愿意跟随进入。于 是论师向大家道别,石壁又重新合起,恢复原来的样子。那些没有跟进去的大众才开始怨叹悔恨,平白失去见佛闻法的大好机会。 (出自大唐西域记)’

  此记载即符合准提经中所说:‘于高山顶上念诵一俱胝遍。金刚手菩萨将此人领五百六十人。同共阿苏罗宫。寿命一劫。得见弥勒菩萨。听闻正法。闻法已获菩萨地得不退转(不空译)’

  而上文中的执金刚神应是金刚手菩萨。

  同样是入于阿修罗宫中等待菩萨下生的方式。可见此思想曾经在印度的佛法中流行过。

 《大唐西域记》卷九记载摩揭陀国有一岩岫,印度人谓之为“阿素洛宫”,其文云(大正51?920b)︰

 “往有好事者,深闲咒术,顾俦命侣十有四人,约契同志入此岩岫。行三四十里,廓然大明,乃见城邑台观,皆是金银琉璃。是人至已,有诸少女伫立门侧,欢喜迎接,甚加礼遇,于是渐进至内。城门有二婢使,各捧金盘,盛满花香而来迎候,谓诸人曰︰宜就池浴,涂冠香花已,而后可入。(中略)唯彼术士宜时速进,余十三人遂即沐浴,既入池已,恍若有忘,乃坐稻田中。”

    结语

  由以上叙述可知准提法实与弥勒净土思想有一定的关系。而准提的人间特性亦与弥勒人间净土的思想有不谋而合之处。

  而根据释迦佛所说,三世诸佛皆说准提咒的圣言量而言,将来弥勒菩萨下生成佛必也再宣说此准提咒。

  若欲随弥勒菩萨修行,往生兜率天的行者,则修持准提咒,也符合往生兜率中的六事法:行众三昧的条件,修持准提咒即是修准提三昧故。再加以持念弥勒菩萨圣号回向,而以准提咒能感召人天福报的特性,应可以如愿往生兜率,再随弥勒菩萨下生赴龙华三会,度无量众生。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中国佛教功德网 Copyright © 2009-2015 
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1897号
电脑版    手机版